▲高市府農業局王正一副局長表示近年來推動食農教育深耕校園,110年度輔導12所學校結合高雄在地農漁物產設計教案,攜手「農夫老師」協同教學,課程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於3月18日至25日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北館1樓辦理「食農教育成果發表會」。(影片/高婕)


記者鍾尚軒.高婕/高雄報導

高市府農業局近年來推動食農教育深耕校園,110年度輔導12所學校結合高雄在地農漁物產設計教案,並攜手經過專業培訓的「農夫老師」協同教學,課程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讓市民朋友更加了解教案課程設計及成果,農業局於3月18日至25日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北館1樓辦理「食農教育成果發表會」,展期7日,首(18)日上午舉行熱鬧滾滾的開幕儀式,開場由榮獲全國音樂比賽特優佳績的三民區陽明國小管樂團表演《蝙蝠》揭開序幕。


▲食農教育成果展參與學校師生代表合影。(圖/鍾尚軒)

12所國中小及幼兒園參與,課程接軌永續發展目標;110年度12所學校課程設計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對應相關之17個核心目標,在食農教育課程中,教導學生重視生態、環境、糧食、氣候變遷及關注國際未來趨勢等,培養永續發展素養。


▲彌陀區南安國小李安世校長帶領學生認識家鄉「虱目魚」產業及「永續海鮮」的食魚選擇。(圖/鍾尚軒)

龍華國中以「菱角」為主題,探討左營地區菱角種植與環境變遷的關係,引導學生從社會、環境、經濟及文化變遷角度深刻認識菱角。燕巢區深水國小以「深水友雞蛋」讓學生親身體驗友善飼養、動物福利,課程中讓學生認識循環農業,並透過雞蛋傳遞愛與關懷。彌陀區南安國小,結合返鄉青年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USR計畫,帶領學生認識家鄉「虱目魚」產業及「永續海鮮」的食魚選擇。陽明國小以高雄重要的綠金產業「毛豆」為主題,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從產業創新及氣候行動,進一步認識家鄉特色農產發展。


▲陽明國小學生以改編歌曲歡迎大家來高雄體驗,進一步認識家鄉特色農產發展。(圖/鍾尚軒)

型農入校當老師,認識高雄在地12種農漁物產;學校結合12種在地物產設計課程主題,包含虱目魚、白玉蘿蔔、鳳梨、稻米、紅藜、雞蛋、毛豆、菱角、薑、紅龍果、番茄、番薯葉,學習產地到餐桌的過程,高雄型農、青農也從生產者變身為教師,用在地農作經驗,提供「尚青且接地氣」的農業知識豐富課程內容。


▲農業局王正一副局長體驗南安國小攤位認識「虱目魚」產業及「永續海鮮」的食魚選擇活動。(圖/鍾尚軒)

「樸淯鳳梨」洪明偉,與大寮區溪寮國小合作,帶領學童認識鳳梨品種、種鳳梨植株、幫鳳梨蓋帽防曬等,完整認識生產加工過程。「果然紅農藝生活」蔡佳蓉及「陽光果子」鄭蕙玲,攜手美濃區福安國小以「瀰濃白玉」為主題,讓學生了解美濃白玉蘿蔔替代菸葉成為冬季重要經濟作物,也學習極端天氣對作物生長的影響,透過捏蘿蔔葉乾飯糰,體驗農家全食材利用的智慧。「善耕農產品生產合作社」與鳳山區中山國小附設幼兒園合作,帶領孩童進行插秧,認識稻米的一生,讓孩童體驗農夫下田的辛勞,珍惜土地。


▲農業局王正一副局長頒發110年度輔導推動食農教育的12所學校獎狀。(圖/鍾尚軒)

課程讓學童產生正向改變,3月18至25日成果展邀市民觀展;高市府農業局副局長王正一表示,經過食農教育課程洗禮,學校紛紛反映課程知識及體驗活動對學生的正向改變,譬如:陽明國小附設幼兒園的「憨吉葉仔」課程,讓孩童開始愛上吃蔬菜。本次的成果展,包括學校自製富特色的教具、成果紀錄影片等,週末也有「高雄食農教育物產地圖知識王」答題贈獎以及有機宣導活動,希望高雄市民在寓教於樂中,更加認識高雄食農教育特色及在地農產的美好,成為高雄農業最強而有力的支持者。

關鍵字:高市府農業局 食農教育 彌陀區南安國小 陽明國小 永續海鮮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