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一博士生參考既有的科學文獻,發現過去兩千年資料,當太陽黑子減少或消失時,地球氣候會變得極為潮濕和嚴寒,進而影響人類生活和歷史。(照片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丘曉地/中壢報導

從歷史的紀錄也可一窺地球氣候變化,十一日中央大學發佈一新聞稿中指出該校博士生李柏翰在兩位指導教授指導下,參考既有的科學文獻,發現過去兩千年資料,當太陽黑子減少或消失時,地球氣候會變得極為潮濕和嚴寒,導致嚴重的自然災害,進而影響人類生活和歷史。

據中央大學發佈新聞稿中指,該校的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博士生李柏翰在太空系劉正彥教授和統計研究所陳玉英教授指導之下,將兩千年來二十五史中之異常降水、極端氣溫、洪水以及太陽黑子等文字記錄,轉換成可分析的數據資料,從歷史紀錄一窺氣候與環境之變遷,成果刊登於今年出刊的《地球科學通訊》。

在研究統計分析後,發現太陽活動極小期時,地球大氣溫度常會降至嚴寒,並伴隨巨量降水,使得災難性的洪水發生頻次增大。這些變化趨勢也會因季節之不同而有所改變,如嚴寒大多發生在冬天,其次為春天;異常降水及災難性洪水主要出現在夏秋兩季,另外,地理環境亦扮演一定的角色,大陸內陸地區洪水主要發生在太陽活動極小期,而沿岸地區的洪水則頻繁出現在太陽活動大的時期。整體而言,近兩千年的歷史資料清楚證實太陽活動會改變太空天氣,並進一步影響大氣氣候變化。

掳中央大學太空系劉正彥教授表示,這論文跨領域研究,堪稱人文與科學結合之最佳典範。近年來有更多的人開始關心全球氣候變遷,並發現頻繁出現的極端天氣會直接衝擊自然環境外,並對人類生活與經濟活動造成嚴重影響,即發現太陽活動與氣候之關聯。

關鍵字:中大 氣候 歷史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