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慧教授介紹青銀共生基地現階段營運內容及未來發展方向。(圖/李雅慧教授提供)


記者羅蔚舟/綜合報導

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影響所有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政府民間單位積極推廣食農教育,為促進食農從業人員認識並因應高齡社會,經由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李雅慧教授、台灣農坔學坊發展協會理事長張佑在的通力合作推動下,對接成人教育及食農產業跨領域,共同攜手中正大學協力舉辦樂齡食農講師(簡稱樂農師)首期培訓,樂農師三年前(2019/6/6)自竹縣開花後,培訓種子擴大在台灣各地札根、發芽及茁壯;特別的係,中正大學以這一群樂齡食農教育講師為後盾,接受雲林縣政府的委託進駐經營青銀共生基地,協力推動食農教育,並促成原物料在地化與在地生活促進,進而推動政府部會近期積極推動的退休準備,以減緩高齡社會對國人的衝擊。


▲青銀共生基地舉行因應超高齡社會成果分享會,由基地營運長張佑在和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李雅慧教授李雅慧教授共同主持。(圖/李雅慧教授提供)

台灣人口提前進入負成長,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不久之前(2022/08/18),國發會發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年至2070年)」,台灣總人口已在今(2022)年1月達到最高峰2360萬人,之後則係出現死亡交叉,出生數低於死亡數,今年人口轉呈負成長。國發會推估報告指出,預估2025年台灣就會進入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至於2034年,全國一半以上人口則都是中高齡、超過50歲。


▲青銀共生基地舉行因應超高齡社會成果分享會,會中發表該基地各項成果,包括輔導的攤(廠商)的微型創業展示、或是優化轉型(庇護工場)、以及離地種植設備。(圖/李雅慧教授提供)

因應超高齡社會的發展需求,青銀共生基地攜手國立中正大學今(8/31)日在雲林縣斗南鎮青銀共生基地舉辦因應超高齡社會成果分享會。國立中正大學李雅慧教授指出,由於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亦即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達20%,因此活得久、活得好是政府、民眾都關心的議題。國立中正大學馮展華校長指出,2021年該校進駐經營青銀共生基地,是全台灣第一個擘劃退休準備教育的基地,由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李雅慧教授為台灣的中高齡者進行退休準備的教育設計與活動安排。


▲青銀共生基地舉行因應超高齡社會成果分享會,會中發表該基地各項成果,包括輔導的攤(廠商)的微型創業展示、或是優化轉型(庇護工場)、以及離地種植設備。(圖/李雅慧教授提供)

李雅慧教授與青銀共生基地張佑在營運長兩人透過成人教育與食農產業的跨領域合作,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展現令人驚豔的成果。國立中正大學副校長蔡榮婷與學務長詹盛如說明農產業鏈結的成果可以做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重要里程碑,張佑在營運長則係透過其食農專長,從作物種植、加工、成為餐桌美食,串聯在地食農產業。


▲青銀共生基地舉行因應超高齡社會成果分享會,會中發表該基地各項成果,包括輔導的攤(廠商)的微型創業展示、或是優化轉型(庇護工場)、以及離地種植設備。(圖/李雅慧教授提供)

張佑在營運長指出,為了因應高齡人口快速增加,讓各年齡層的人,不需要彎腰或蹲坐,都可以透過舒適、省力的方式享受種植作物的愉悅感,因此,他這一段時間透過與在地廠商不斷的修改,研發出離地種植設備、可移動性的防蟲網室、省工節力農具。張佑在營運長強調,離地式種植可以搭建在任何一方空間,舉凡露臺、陽台都可。圓田園夢不一定只能住在有田有地的鄉下,都市人也可以享受農夫的樂趣。


▲青銀共生基地舉行因應超高齡社會成果分享會,會中發表該基地各項成果,包括輔導的攤(廠商)的微型創業展示、或是優化轉型(庇護工場)、以及離地種植設備。(圖/李雅慧教授提供)

除了民眾種植與飲食需求的滿足之外,受到高齡少子化的影響,在地的傳統產業亦亟需轉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李雅慧教授透過成人教育的專長,輔導傳統產業順應高齡社會趨勢,其中,已輔導當地幾個成功案例,包括:協助傳統家具與農具產業轉型為設計與生產離地種植設備、友善座椅、省工節力農具,可延長農作職涯,同時,亦協助傳統養鵝產業凸顯鵝肉的優點與營養價值,促其成為超高齡社會的超級食物。另外,身心障礙成人的老化議題也需要受到重視,這次展示會亦呈現庇護工場未來即將進行的轉型,以因應身心障礙者的老化需求。

此次展示會中吸引許多關注超高齡社會發展的產官學專家,包括雲林縣政府謝淑亞副縣長、計劃處李明岳處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練慶儀主任、蕭智彰助理研究員、衛生福利部雲林教養院劉淑喜院長、大觀歐洲國際有限公司何不菲董事長、智齡科技陳裕元總經理等,均到場蒞臨指導。與會貴賓表示,這次展示會成果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以因應超高齡社會的發展需求。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