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黃志政台中報導】台中市府推出的優化公車上路首日,測得數據非常漂亮,交通局長王義川指出,慢車道的機車行車速度與行車時間明顯比過去迅速,原BRT路線的300號公車比過去平均快3分鐘;雖然有乘客抱怨等車時間變長、公車行駛速率減慢,但王義川認為,優化公車成效要有科學數據佐證,不能憑感覺。

台中市BRT藍線在前晚11點最後一班車結束後走入歷史,昨天早上5點30分第一班公車發車,優化公車專用道正式上路,市府交通局為保證優化公車專用道政策可行,出動所有可調派志工、人力監測隊及多區區公所人力協助,力求公車班次調配及候車秩序順利。並將昨天上午所有行駛於優化專用道的9條公車動態資訊記錄摘錄,統計分析第一天上路成效。

王義川說,第一天情況都在交通局掌控中,火車站候車站因上下乘客多、交通狀況複雜,人力仍嫌不足,所以班次與候車秩序確實有點亂,交通局會補足人力改善,但整體行車速度與行車時間都比以前優。

王義川舉出,與1日BRT對照基準日相較,台灣大道火車站到靜宜大學慢車道機車行駛時間由37.3分減為33.8分,省了9.38%,行駛速率由每小時27.6公里加快為30.6公里,快了10.87%;快車道汽車行駛時間由41.8分減為40.4分,省了3.35%的時間,速率快了3.64%,這是BRT專用道改為優化公車專用道之後,對台灣大道交通最明顯的改善。

市府交通局數據雖然漂亮,但相較多家媒體進行實測與街訪,所得答案卻與交通局大異其趣,很多乘客抱怨公車行駛速率比BRT慢很多,候車時間平均比以前多等約十幾二十分鐘,怎麼會比BRT優呢?交通局派人力騎乘汽機車所監測的行車時間與速率到底準不準?

對此王義川強調,優化公車與BRT比較要用科學數據佐證,不能憑感覺,交通局所引用數據都是從公車上的動態資訊系統所截取,嚴格說來除了在慢車道的機車與快車道的汽車兩樣之外,優化公車第一天上路交通狀況跟以前差不多,並沒有先前各界所擔心的會變慢、變塞。

 

關鍵字:優化公車 亞太新聞網 台中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