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園豐

 

第二節  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除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傳授知識經驗、引導學生建立邏輯思考模式來解決問題外,更要培養堅定的自信心與人際關係中的進退應對、溝通、協調、表達力甚至於管理與領導能力。經12年義務教育後在就業時能在面對陌生環境、艱困任務之刻即可有效地對目標進行設定、解析、蒐集、統計、分析、歸納並轉化成有用資訊完成策略規劃,以提供最佳決策與分析比較、解決問題或自行創業。

 

歐美國家自1762年盧梭《愛彌兒》一書出版後,學校教育始由以老師為教學中心進化到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開始重視學生智力成長過程及改成互動式教學模式,以遊戲方式引導、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及學習動機並保留其無限的想像空間。從小便教導孩子做學問的步驟和方法,並且要求誠實做學問、深入瞭解問題本質、探索問題、從驗證中找答案來獲得成就感,培養孩子建立自信心、解決問題能力與不怕失敗的勇氣。學生經12年學校教育就已具備進入社會叢林時面對陌生環境獨立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其無限的創意中能不斷挑戰不可能,並且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引領全球邁入高科技時代。

 

亞洲國家自孔孟以來皆沈浸在以老師為教育主體的單向式傳授、大鍋炒、土法煉鋼的教育模式中,科考將學校教育推向密集考測、追求名校、高學歷文憑,以致於學校教育逐漸向下沈淪。為滿足15%家長炫耀的虚榮心却賠上85%孩子的自信心、好奇心、想像力與創意能力。日復一日的考測,孩子的自信心、好奇心、想像力、創意能力卻隨著歲月的增長而逐漸凋零,同時也失去面對陌生環境、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未來的期待和夢想也日漸消失,最後只能替歐美國家做複製、拷貝、代工或替代性高的工作。

 

孩子無法選擇目前的教育體制與教學方法(只能接受);能決定的教育官員、專家、家長團體和老師應審慎思考國家競爭力關鍵已不再是記憶多少知識,而是在於所培育出的人才其創新能力有多強。孩子未來的競爭力取決於大腦潛能進化程度和速度;是否需要以一、二十年的時間來強化記憶腦,而忽視孩子邏輯能力、舉一反三、主動思考、學習能力的培育呢?

關鍵字:第二節學校教育 生涯解碼 林園豐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