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孝聖的新聞時事觀

對於造成「少子化」的問題點,一般都指向育兒的經濟負擔、托育教養、職場環境、生殖醫學方面。所以,研議的策略方向,大多包含:提高生育補助、育嬰假及托育配套、職場友善化……等。但大家卻都忽略了根本問題__「個人意識、享樂主義的過度高漲,以及家庭倫理觀念的解離淡薄化」。

近20年來的社會變遷,加上學校教育的方向大幅轉變。去中國化的同時,也解離淡化了家庭與宗族的傳統觀念。現今正值婚、育期的青、壯年,大多已經不再有「傳宗接代」與「養兒防老」的觀念,取而代之的是「活在當下」、「即時行樂」的個人享樂主義。對於他們而言,「婚姻」不是人生必走的道路,也大多不會因為家長、親族的關注而維持一段婚姻,更不會為此而生育下一代。「經濟問題」只是不想生育的問題之一,但「不想有太多負擔」才是更重要的因素。所以,倘若不能扭轉青、壯年人的觀念,就算提高了生育補助、解決了育嬰與職場問題,但不婚族、頂客族恐怕依然故我,人口替代率也恐怕還是停留在「一」以下。

「觀念決定行為模式」,若要徹底解決少子化問題,必需重建家庭倫理觀念,改變年輕人對於婚姻、家庭、宗族、尊親長幼的倫理觀念,使他們願意為家庭而放棄一部份自我,願意為了宗族的延續而承擔更多責任。再加上政府的補助、配套措施與法規的修訂,給予願意為家庭承擔更多責任的人,更多額外的幫助。如此,少子化、高齡化社會的問題,才有可能根本解決。

 

關鍵字:觀點 少子化 王孝聖的新聞時事觀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