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體驗VR (圖:科博館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葉芳榕/臺中報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灣特有種VR 實境體驗活動」登場,「VR實境體驗活動-臺中場」於11/2至11/4以及11/10、11/11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行,可以近距離虛擬實境觀賞到泰雅鈍頭蛇、臺灣深山鍬形蟲和大圓斑球背象鼻蟲(建議體驗年齡:小學一年級以上),並將於11/3、11/4、11/10、11/11下午舉辦生態工作坊,歡迎現場報名參加(限10~18歲),來更加了解生物的奇妙世界!公視頻道則自11月起每週五晚間6點播出《臺灣特有種》生態節目。

《臺灣特有種》是臺灣第一個應用VR科技製作的生態節目,內容分為「微人物」及「微視界」兩個單元,「微人物」每集介紹一位熱愛生態保育的年輕學子,透過他們的故事,瞭解臺灣生態面臨的問題及生態教育的議題。「微視界」則採用最新的VR拍攝技術,用3D立體影像、微觀以及蟻人視角去補捉六種臺灣特有種生物的世界,包含:泰雅鈍頭蛇、翡翠樹蛙、臺灣深山鍬形蟲、臺灣獼猴及臺灣招潮蟹;另外還有兩支影片以4K高速攝影呈現帝雉與櫻花鉤吻鮭。科博館副館長羅偉哲表示,透過最新科技讓學童體驗大自然的方式,希望能讓學童進而關注臺灣特有的自然生態。

以VR技術拍攝的六種臺灣特有種生物介紹 (以下圖示:科博館提供)

1. 泰雅鈍頭蛇
泰雅鈍頭蛇是嬌小、無毒的暖男,長久以來經常被誤認為臺灣鈍頭蛇或是駒井式鈍頭蛇,在2015年被臺灣學者確立新種地位,好不容易有了自已的名字。夜行性的牠們總在傍晚後趴趴走覓食,鍾愛的美食是蝸牛與蛞蝓,牠不對稱的牙齒構造是挖食右旋蝸牛的利器,遇到了左旋蝸牛,卻也只能放棄,這是自然界「共同演化」的最好例證。




2. 翡翠樹蛙
看似熱門手遊旅蛙的主角,其實更出色!翡翠樹蛙的招牌特色是鮮綠的皮膚、白嫩的肚皮、發達的吸盤,又大又圓的眼睛、還畫著超級時髦的金色眼線。經過兩、三年的時間,小蝌蚪變成了成蛙,準備尋覓另一半延續後代,而下過雨的濕涼夜晚是關鍵時刻。在翡翠樹蛙的世界,由雌蛙來挑選最佳男主角,雄蛙用力鳴叫吸引雌蛙的注意,看中意的兩人會開始抱接,並由雌蛙背著雄蛙到選擇適合產的地方產卵,享受著甜蜜的負擔。等到雨水再來的時候,這些蓄勢待發的小生命們,就會跟著雨水流進選定的水池裡,迎向牠們嶄新的蛙旅了!
 



3. 臺灣深山鍬形蟲
臺灣深山鍬形蟲是有著堅硬外殼的鐵甲武士,每到夏天就是牠活動力最旺盛的時候!牠的招牌特色就是又大又彎的大顎,有些昆蟲是用它來吃東西的,對鍬形蟲家族來說,卻是很重要的武器。民間流傳著一句俗諺:搶樹液、搶地盤,女朋友自然來。常常有人會誤解逞兇鬥狠的牠很兇猛,應該是肉食主義,其實牠是愛吃素的,像青剛櫟的樹皮滲出來的樹液,就是牠在夏天最愛的美食了!為了爭奪美味食堂與最佳女主角,這些武士們總是使出蠻荒之力,精彩打鬥四處可見!




4. 大圓斑球背象鼻蟲
位於蘭嶼的大圓斑球背象鼻蟲(雌蟲)原本和同伴們無憂無慮的生活在食草火筒樹上,卻因為棲地被毀而無家可歸,被迫展開一趟冒險犯難的旅程,牠體型嬌小又不會飛,憑著天生有警戒色的堅硬外殼和一身功夫克服各種障礙,甚至打敗天敵攀木蜥蜴、通過生存的考驗,證明自己是昆蟲界的超級女硬漢,也如願與同伴團圓。




5. 臺灣獼猴
一歲、剛斷奶的小男生性猴調皮搗蛋,面對猴世界存在著種種好奇。透過牠對新世界的探索帶出臺灣獼猴各種特殊的生態行為,包括用頰囊儲存食糧、理毛與托嬰行為、母系社會等,也向人類表達各種迷思的不滿。牠羨慕公猴大人能離開生活圈,卻也了解公猴大人有不得已苦衷離開的無奈。現在的牠只能藉由把自己綀強壯,一方面保護母系的姊妹媽姨們、一方為未來離家作準備。




6. 臺灣招潮蟹
雄招潮蟹是名副其實的宅男,內向又不擅交際的牠,每天默默守著洞穴過生活,直到有一天一隻雌蟹出現,讓牠一見鍾情,牠勇敢追求心愛的雌蟹,打敗爭風吃醋的情敵,終於擄獲雌蟹的芳心,為了給雌蟹好的生活,牠費盡心力築起愛的小窩,成功保護雌蟹孕育出下一代,而雄蟹在泥灘上堆疊出的高聳煙囪,也為這段愛情留下最美的見證。




關鍵字:VR 科博館 臺灣特有種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實境體驗 公視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