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林純用團隊進駐香山美山社區,與在地居民激盪,就地取材將海邊漂流木與彩色編織結合,打造名為「生生不息」的藝術品,呈現螃蟹與大海怪搏鬥畫面,作品「海味十足」。(記者嚴永宏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嚴永宏/竹市報導】

竹市賞蟹步道周邊近來出現一座白色大貝殼佇立路邊,夜晚還化身「發亮珊瑚」引民眾熱議,原來是新竹市政府透過農村再生總合計畫,找來曾參與3次台灣燈會的藝術家林純用團隊,進駐美山社區與在地居民激盪,將在地漁民盛裝蚵仔的「古錐籃」,堆疊成偌大的「共生螺旋」裝置藝術,藝術家更就地取材將海邊漂流木與彩色編織結合,打造名為「生生不息」的藝術品,呈現螃蟹與大海怪搏鬥畫面,作品「海味十足」充滿生命力。

香山濕地是北台灣最大的濕地,面積廣達1768公頃,美山社區是濕地旁一處傳統漁村,是台灣牡蠣養殖的北限,一百年前就有插篊養蚵歷史,所產的蚵(即牡蠣)也曾享譽全台,隨香山的蚵農戶逐漸變少、漁業沒落,新竹市府積極復育香山濕地生態同時,也透過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邀請藝術家進駐美山社區,與居民協力,用海味十足的「討海藝術」活化傳統漁村,盼將人潮帶進香山活絡漁村。

總策展人向家弘表示,透過不斷與居民談蚵村過去生活,才引發藝術家創意,合力打造了兩件作品,這不只是打卡亮點,更呈現香山「討海」的生命故事,被民眾稱做「大貝殼」的作品名為「共生螺旋」,以96個「古錐籃」堆疊,打造成香山盛產的「肉螺」,藉此讓外地旅客了解香山除了產蚵仔,還盛產肉螺,「古錐籃」代表居民與海的共生關係,向家弘說,他們更用編織將共生關係暗喻DNA雙螺。

「生生不息」是以漂流木及布繩編織成海怪觸角,向家弘說,發想來自賞蟹步道,香山濕地最常見各式螃蟹,藝術家黃文淵與鄭陽晟發揮想像,打造大海怪與螃蟹大戰畫面,加上藝術家楊海茜用編織呈現大海怪生動觸角,還細膩塑造出觸角上大小不一吸盤,瞬間讓純樸小漁村變身海怪爭霸的奇幻場景。

產發處說,12月5日將有「Shake Baby蟹蚵貝比」藝術日,屆時將由廢物再生的藝術家「不廢跨村實驗室」帶領市民,以蚵殼及舊衣布繩設計自己的捕夢網,並一起編織超大捕夢網,歡迎大小朋友一起藝術共創。

關鍵字:香山.小魚村.裝置藝術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