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十加五(RCEP)簽署完成,李修安:將衝擊台灣傳統產業。


【亞太新聞網/筆者李修安/桃園報導】
 
東協峰會於台北時間11月15日舉行第4次領導人會議,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國家與中國大陸、日本與南韓於會議中簽署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可望成為全球最大型的自由貿易協議。RCEP簽署生效後,讓原本沒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的中日韓等三國,彼此享有降稅優惠待遇,而這份涵蓋全球近三分之一人口和全球約三成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協定,對無法加入該協定的台灣而言,恐對傳統產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和衝擊。

這15個RCEP參與國分別是東協10個會員國: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以及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與紐西蘭5個協議參與國。而原先也在協議參與國中的印度,則在去年宣布退出協議,但成員國仍為印度日後是否加入敞開大門。而這15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總計占全球GDP的29.1%,是全球經濟規模最大、涵蓋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此RCEP涵蓋的自貿區共有15個國家逾20億人口,預估經濟規模達近26兆美元,約占全球GDP三分之一。

筆者認為RCEP作為目前最大的巨型FTA,將是涵蓋人口最多的自貿協定。不只讓東亞經濟整合更密切,也將強化中國大陸影響力,並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產生競合關係。台灣作為微型開放經濟體,此次被排除在RCEP之外,確實會受到很大衝擊和影響。尤其中日韓自貿關係對台灣的潛在壓力原本就大,台灣與RCEP參與國貿易額當中,雖已有七成是零關稅,但主要皆靠電子業帶動,包括較熟悉的:半導體、資通訊、電腦主機板等電子產品;其他像機械、紡織、金屬、鋼鐵、塑化及工具機等三成比重產業仍存有關稅壓力,在亞洲開發國家的競爭下顯得更為吃重吃力,未來隨著RCEP簽署將面臨更大壓力和挑戰。從台灣的角度來看面對台灣在經貿協定已處於孤立的狀態下,政府及產業該如何突破重圍,將台灣的產業衝擊傷害降至最低,目前看來只有政府更積極爭取加入CPTPP,或許某種程度上可替代RCEP帶來的負面影響。
 
雖然國發會表示,RCEP成形但東協早已與中、韓、日、紐澳分別簽署FTA,中韓FTA也在2015年生效,台灣產業早就因應東協關稅市場而超前部署,就算有部分衝擊,也能化解。另經濟部長王美花亦表示,台灣在東協影響不致太大。台灣出口到RCEP國家的商品中,有七成是零關稅的資通訊產品,受到較大影響的只有石化與紡織上游原料業者。但也不諱言,如果就產業來說,石化、紡織及鋼鐵業可以預期會受到一定影響。相對於國發會和經濟部長較樂觀的因應態度,筆者則較憂心的認為,台灣將面臨更多不平等的待遇。似乎可預見的是政府只有持續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才能緩解台灣相關企業的關稅壓力,並讓台灣的產業衝擊傷害降至最低。

關鍵字:李修安 觀點 東協十加五(RCEP)  衝擊台灣傳統產業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