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雲科大前瞻學程七位學生,共組「淺山農藝家」團隊,在老師劉雯瑜指導下,將「嫌惡作物」和「廢棄物」再利用開發為文創商品,成效頗受海內外國際間的好評。【照片:記者張秦華編輯】


記者張秦華/雲林縣報導

雲林縣古坑鄉「桂林村」、「桂林社區」近年來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淺山農藝家」學生團隊的協助下,不斷嘗試「嫌惡作物」的轉型和「廢棄物」再利用商品的開發,例如:將檳榔燒成檳榔炭、將用過的咖啡濾紙做成花束、將廢棄玻璃瓶變成多肉植物組盆等等,成效頗受海內外國際間的好評。

今年暑假,國立雲科大前瞻學程的胡雅淨、劉潔妤、李念恩、洪薇謹、李伊琳、陳循妙、徐揚凱等七位設計背景學生,共組「淺山農藝家」團隊,申請水保局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經費,在老師劉雯瑜精心指導下發揮創意,將桂林社區的農業廢棄物變成炭筆、墨水、砂畫、顏料等,並帶著這些商品到其他縣市去擺市集,了解市場接受度也收集顧客意見。

淺山農藝家組長胡雅淨同學說,他們發現社區長輩處理薑黃時切掉的邊角料、竹編刮青時留下的綠竹皮、檳榔取籽留下的米黃色外殼、泡過的茶葉與咖啡渣等等,顏色都是非常漂亮的自然色,於是就嘗試將它們乾燥後磨成砂來作砂畫,並由組員繪製Q版的社區產業砂畫底圖來做呼應,開發出獨具一格的桂林文創商品。

而經常在市集上指導小朋友做農廢砂畫的李念恩同學說,很多帶小孩來做砂畫的家長都表示,這種天然植物廢棄物所做成的砂很令人放心,就算孩子不小心吃到也不用擔心有問題,不像塑膠微粒的砂畫會有誤食跟有汙染海洋的疑慮。


▲國立雲科大前瞻學程七位學生,共組「淺山農藝家」團隊,在老師劉雯瑜指導下,將「嫌惡作物」和「廢棄物」再利用開發為文創商品,成效頗受海內外國際間的好評。【照片:記者張秦華編輯】

由於淺山農藝家團隊的組員們都愛畫畫,所以很快就從色砂延伸迸出是否能將這些農廢砂磨更細、做成顏料的想法。於是組員們一起上網找資料、不斷做實驗改善,終於做出了「農廢顏料」。主責這項任務的副組長劉潔妤同學說,雖然目前這款顏料在氣味、保久度及量產上都還有進步空間,不過,試用過的人都說值得繼續發展,所以他們目前已經找了專業的顏料製作師傅做學習,希望很快能有正式的產品上市。

在這次計畫中與淺山農藝家團隊合作的桂林返鄉青年吳享育說,他原本只是想拜託雲科大學生幫忙行銷檳榔炭,但沒想到後來在淺山青(桂林社區青年組成的團隊)與雲科大淺山農藝家團隊的集體發想下,不但將小巧的檳榔炭直接拿來取代碳筆作畫,畫出很多幅具桂林特色的產業風景圖,而且還把他燒製檳榔炭過程中所產生的灰拿來做成墨水。桂林有很多人喜歡寫書法、畫國畫,也有很多人會用扇子搧涼或搧風爐,用桂林生產的檳榔炭墨水來寫書法、畫國畫或畫紙扇,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淺山農藝家團隊的指導老師劉雯瑜則表示,很感謝教育部USR計畫讓他們有機會進到桂林社區服務,也謝謝水保局提供洄游農村經費和顧問輔導團來支持年輕人,讓他們可於在學期間就運用個人專長服務地方、創造社會影響力。

劉老師指出,這群學生所研發的農廢砂畫、農廢顏料、檳榔炭墨水,還有他們運用社區物產開發的章魚燒造型茶凍、破布子餅乾等食物,未來都將成為社區青年承接生產販售,為桂林這個淺山農村注入更多商機與活力,也讓更多年輕人願意返鄉或留鄉發展。


▲國立雲科大前瞻學程七位學生,共組「淺山農藝家」團隊,在老師劉雯瑜指導下,將「嫌惡作物」和「廢棄物」再利用開發為文創商品,成效頗受海內外國際間的好評。【照片:記者張秦華編輯】

關鍵字:雲科大 輔導 古坑 桂林村 社區 廢農物 轉型 開發 商品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